1991~1995年,市人事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,发挥自身职能,为经济建设、社会发展服务,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改革的新途径。在此期间,人事部门对干部的录用、考核、调配、人才流动、工资制度、职称评聘、保险福利、人事计划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5年时间,全市共调配干部2758人,为重点建设引进人才122人,安置军队604人,有68088人(次)受到各种表彰奖励,有97893人参加工资改革,执行新的工资标准。并通过加强人事计划管理,有效地控制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总数和工资总额的增长。
1996年,人事工作遵循“两个调整”的总体思路,继续致力于人事制度改革,同时注重抓自身建设,提高人事队伍的整体素质。一是建立和完善30项办事公开制度,把人事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,增强人事工作的公开、公正、公平性;二是加强法规建设,制定并颁发了公务员管理、养老保险、人事计划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。如在国家机关、党政群机关、社会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,新增人员一律凭人事计划卡办理有关手续,加强了人事计划管理;三是注重服务经济建设。全年从经济建设一线人,其中乡镇企业负责人27人、农村主职村干部37人、优秀工人110人;调配干部325人,90%以上充实到生产一线。在职称评聘工作中,注重向工程、农业、科研等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系列倾斜,并注意选拔优秀中青年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年内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4名,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人员1名,学术、技术带头培养对象及后备人选3名;四是致力于人才开发与交流,为用人单位举办人才引荐、招聘、洽谈会13场次,招聘人才700多人,为广东、新疆等地区推荐人才300多名。